大理市农商银行“金融妙笔”绘丹青 苍洱山水添毓秀
2025年08月27日
浏览量:10
漫步在大理生态廊道,抬眼远眺,水杉新绿欲滴,野鸭子划开涟漪,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珍稀海菜花,在碧波间优雅绽放,无声诉说着水质的清澈纯净。
近日,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大理市正式获颁“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一世界级荣誉,是对大理在洱海保护与湿地生态修复领域的权威加冕,在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循环转化中,大理州企业进行协会副会长单位——大理市农商银行也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金融答卷。
执“金融妙笔” 践行“两山”理念
大理市农商银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投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紧跟当地政府保护洱海的战略部署,主动担当“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主办行,探索金融助力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的联动机制,2023年以来为该项目发放贷款5亿元,为洱海流域的保护和修复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项目的实施重塑了自然生态,更深刻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肌理。市民游客在此体验生态之美、乐享健康生活,村民们也借势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在“绿水青山”间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古生村村民何利成,从小就跟随父亲在洱海边打渔,在洱海保护的历史进程中,他经历了禁止机动渔船捕鱼、网箱养鱼及洱海保护客栈关停、生态搬迁等困难时刻,每遇难关,大理市农商银行都是他坚强的后盾,支持他从渔民成功转型为种粮能手,他种植的七彩稻田,也成为著名网红打卡地。
“多亏有农商银行的帮助,我的日子才越过越好,也为洱海保护尽了一份力,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谈及自己的经历,何利成眼含希冀地说道。
泼“金融浓墨” 绘就安居画卷
在洱海保护面临挑战的关键时刻,大理州于2018年启动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需完成1806户生态搬迁,建成一条长达129公里的生态廊道主体工程,重新缝合湖滨破碎的生态空间。
为助力1806户村民顺利安居,大理市农商行勇担历史使命,积极疏通“1806”小镇拆迁安置户回购安置房的“痛点”“堵点”,解决安置户购房资金需求,量身打造了“洱海保护安居贷”专属信贷产品,设计制作“安居金融产品推荐书”并送达至每个安置户。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洱海保护安居贷”3.33亿元,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助力安置户建设幸福家园。
在金融“活水”的滴灌下,沿湖的古老白族村落旧貌换新颜,碧水清波旁,绿色生态农业生机盎然,生态水稻郁郁葱葱,稻花鱼水中穿梭,鸭群田间嬉戏……这是对土地和水源最温柔的索取。
注金融“活水” 滴灌文旅之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到大理感受诗意生活,当地旅游热度持续提升,大理市农商银行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旅居产业”这篇大文章,探索产业链上各类经营主体同频共振的金融模式,创新推出“苍洱农信文旅贷”,推动文旅产业从“卖产品”“卖风景”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文笔村曾是一个小渔村,因邻近洱海盛产矿石,村民们大都靠打渔、碎石加工、海上运输为生。近年来,随着洱海保护及文旅产业的兴起,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借助产业转型的东风,蜕变为远离喧嚣的小众秘境,在网络上有着“大理小镰仓”的美誉。文笔村村民李先生,一直在外打拼,开过装修公司,做过园林绿化,代理过涂料销售,他的梦想是打造集咖啡、简餐、旅拍、康养于一体的旅居新模式,把大理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福祉带给更多的人群,大理市农商银行为他量身打造融资方案,助力他把梦想照进现实,他的设计建盖了文笔村唯一的空中花园,驻足空中花园眺望,洱海风光尽收眼底,为美丽的洱海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碧波荡漾,山峦叠翠……金融“活水”流淌在苍洱山水间,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图景尽情铺展。截至2025年7月末,大理市农商银行发放涉文旅产业贷款超20亿元。
青山为证,绿水为凭。大理市农商银行秉持“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坚定决心,扛起发展绿色金融的使命,执金融之笔绘就苍洱之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