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边的绿色工厂
2025年07月17日
浏览量:8
在大理洱海南岸,距离湖岸约1.5公里处,坐落着大理州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单位——大理卷烟厂。多年来,该工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全回收、零排放、高效能”的绿色制造体系,在传统制造业环保转型的道路上树立了标杆,成功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业典范。
在装备技术领域,大理卷烟厂通过深度融合国际前沿技术与实际生产需求,成功打造了烟草行业首个低碳动力装备集群,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工厂先后建成云南中烟首台天然气锅炉、行业首个室内中水生物处理系统,率先在行业内采用光导照明和太阳能等绿色节能技术,形成了完整的资源再生闭环体系。
依托先进的装备基础,工厂构建了“生产管理、低碳循环、教育培训”为支撑的三大平台。其中,生产管理平台以结构节能为重点,通过精益化管理全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据设备技术人员何佳斌介绍,该平台通过系统分析能源流和价值流,深入挖掘管理创新点和节能潜力,全方位推进结构节能。例如,在制丝工序中,创新实施“错峰到岗、分段启停”制度,运用MES系统优化生产计划,调整生产线布局,使非生产能耗下降22%。同时,工厂通过优化软硬包生产调度,探索生产与非生产环节的分类管控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工厂建立了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烟未等加工副产品经生物发酵、压制成型等技术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和生物质燃料;生产废水通过分级处理实现循环利用;包装箱重复使用和商标优化等措施有效减少废弃物排放。
在人才培养与能源管理方面,大理卷烟厂构建了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岗位能力体系建设推动能效提升。创新实施耗能设备操作人员轮次PK制度,依托能源管理平台,以8天为周期对各班组能源转换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统计比较-奖惩激励-原因分析-措施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
为突破部门协作壁垒,工厂组建了跨部门精益能源攻坚团队,以生产管理科为主导,联合动力车间及各用能部门,通过生产信息实时纠偏,重点监测非生产用能和非正常用能情况,实现异常用能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有效识别并消除能源浪费环节。
工厂还创新构建“智能制造力、能源控制力、环境治理力”三力协同的智慧化体系,推动能源管理实现从“粗放式经验驱动”向“数智化精准管控”的跨越升级,依托MES系统数据中枢功能,将生产工艺参数智能融入能源调度策略,使能源管理从传统的“事后分析、经验决策”转变为“事前预测、实时调控”。这一转变实现了对生产全周期的动态监控与智能优化,显著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另外,通过“问题溯源+流程优化”双轮驱动机制,工厂建立了能源全要素诊断体系。从设备、班组、部门到工厂,按日、周、月、半年、年为周期开展多维度诊断,形成“诊断-改善-再诊断”的持续改进闭环。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协同举措,推动单箱卷烟综合能耗实现年均1.2%的稳步下降。
在大理卷烟厂的发展理念中,生产与节能始终保持着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关系。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们这里,生产与节能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成就的有机整体。”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节能降耗为生产注入持久动力,而生产发展又反哺节能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十年来,工厂通过“装备升级、体系重构、数智赋能、精益提升”的创新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构建的节水循环系统年回收利用中水达11万立方米,年节约水费超47万元;清洁能源使用率实现100%全覆盖;2015至2024年间天然气使用量累计减少98.85万立方米,节省成本345万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环保绩效: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降低1836.45吨,降幅达35.72%;绿电使用率突破90%以上;生产生活废水实现100%循环利用;单箱化学需氧量排放连续11年零排放。这些数据支撑工厂先后斩获“国家二星级绿色工房“”云南省节水型企业”“绿色低碳标杆单位”等五项省级以上荣誉。
从每一滴水的循环利用,到每一度绿电的精心调配,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将生态保护融入发展基因,用实际行动诠释“洱海生态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