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企标杆•典范力量|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17日

浏览量:8

分享: 

 

企业概况与发展历程

大理州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成立于1992年,是云南红塔集团控股的大型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公司位于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期定位为服务澜沧江、金沙江水电站及滇西交通、矿业开发的核心建材供应商。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奠基期(1992-1997年):建成云南省首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1995年投产),填补高海拔地区水泥工业技术空白,年产能达105万吨,成为滇西最大水泥厂。  

- 扩张期(1997-2010年):通过三期扩建,产能提升至300万吨/年,成为云南省单厂规模之首。2001年第三条生产线引入国内首个现场总线智能控制系统,技术领先行业。  

- 转型期(2020年至今):响应洱海保护政策,2020年老厂全面关停,产能转移至宾川、祥云新基地,开启绿色化、集约化生产新阶段。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公司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竞争力,成果显著:  

1. 特种水泥研发:  

   - 2007年成功研制“低热微膨胀水泥”,解决水工大坝混凝土抗裂难题,填补云南省空白,应用于小湾水电站等工程,获2008年全国建材技术革新二等奖。  

   - 开发中热水泥、道路水泥等高性能产品,适配水电、高等级公路等工程需求。  

2. 智能化升级:  

   - 2001年第三条生产线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成为行业标杆。  

 

市场挑战与战略调整

面对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公司积极调整战略:  

- 产能过剩困局:2010年滇西地区年消费量仅510万吨,但大理州产能达1200万吨,价格战致利润骤降(水泥单价同比下跌80-90元/吨)。  

- 市场结构转型:  

  - 缩减重点工程依赖(占比从60%降至30-40%),拓展民用市场(占比升至60%)。  

  - 2025年通过错峰生产(一季度停窑40天)稳定价格,应对需求疲软。  

- 供应链优化:2025年密集招标采购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控制成本并保障环保生产。  

 

环保搬迁与产业升级

为保护洱海生态,公司主动配合政策搬迁:  

- 关停老厂:2019年12月31日,洱海周边三家水泥厂(含滇西水泥老厂)全面关停。  

- 新基地建设:  

  - 宾川新厂于2020年1月试生产,祥云基地同步推进,采用“等量置换”原则转移产能,引入更环保工艺。  

- 循环经济实践:2025年采购煤渣、炉渣等工业废料作为混合材料,降低资源消耗。

            五、管理创新与社会责任  

- 制度革新:1993年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云南省建材行业首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 体系整合:2003年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创新一体化管理模式。  

- 行业引领:呼吁政府科学规划产能,避免重复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参与政策制定,促进行业整合。  

 

结语

滇西水泥的三十年,是一部技术攻坚、绿色转型与市场突围的交响曲。从填补高原新型干法水泥空白,到主动关停洱海老厂;从价格战中的利润下滑,到民用市场的成功开拓,其发展轨迹映射了中国传统工业在环保与产能双重压力下的转型智慧。未来,依托新材料应用、错峰产能调节及智能化生产,滇西水泥或将在行业整合浪潮中重塑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