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丨牢记嘱托护生态 绿美大理见成效
2022年10月20日
浏览量:384
2020年
全州森林面积达185.5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5.51%
比2012年增长了6.89%
森林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
比2012年增长了0.34亿立方米
全州湿地面积67112.31公顷
比2012年增加7473.17公顷
湿地保护率
从2012年的48.02%提高到66.12%
2021年
全州辖区发电量539.9亿千瓦时
全部为清洁可再生电力
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
从“十二五”末的81%上升到99%
大理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洱海保护治理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加强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洱海保护攻坚战”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谱写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实践的大理篇章。
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投入保护治理资金339亿元,完成了流域截污治污、“三库连通”、环湖生态搬迁、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和洱海“两线”“三区”划定等工作,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全域联动治理的转变。
2015年,洱海流域27条入湖河流大多是IV、V类水质;2021年,有23条达到Ⅱ类水质。2022年1至4月,洱海全湖透明度均值为2.57米,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评价结果为“优”。洱海总体水质由富营养初期状态转为中营养状态,以海菜花为代表的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
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成功申报。“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顺丰洱海模式”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改革创新典型,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大理样板”。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绿色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推进种植业绿色有机化,建成省级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创建“苍洱名品”州级区域公共品牌和10个县级区域公共品牌,50个品牌进入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创建绿色产业园区、引进绿色环保项目,同时将传统工业向洱海流域外转移。成功引进一大批绿色硅、水电铝补链延链项目,云南省信创(大理)产业园挂牌成立,法国普德赋、英国帝亚吉欧威士忌生产及体验中心、5个万头奶牛牧场等重大项目启动,嘉士伯智能化高速罐线项目建成投产,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全州能源生产结构完全实现清洁化和绿色化。截至2021年,全州已建成水电装机容量1304.4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72.3%;建成风电装机186.27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202%;光伏发电装机55.3万千瓦,是2013年的18.4倍,年均增长43.9%。2021年,全州辖区发电量539.9亿千瓦时,全部为清洁可再生电力,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从“十二五”末的81%上升到9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从“十二五”末的37.6%上升到52.6%。2021年,大理州共有10个光伏发电项目列入云南省“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项目实施计划,总装机容量88.5万千瓦,位列全省第一。
生态文化日益厚植。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成功举办,来自近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相关机构代表、媒体记者、各行业青年领袖等300余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依托洱海论坛的举办,通过各大媒体使“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得到不断推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州社会各界的共识、共为,绿色、低碳、节能成为社会风尚和全民自觉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站在洱海西岸的生态廊道上,远观苍山白雪皑皑,近赏洱海碧波荡漾,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散发出浓浓的乡愁气息……苍洱大地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大理成为无数人的乡愁记忆与向往的诗和远方。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我州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美大理”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目标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