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向“强”和“新”发力
2022年10月17日
浏览量:426
步入“十四五”新征程,云南产业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布局,一批堪称“新赛道”的产业经济形态脱颖而出、加速崛起。
特别是今年以来,云南不仅出台实施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对新时期全省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还印发实施农业现代化、绿色铝、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数字经济发展7个产业专项性的三年行动,以及绿色铝、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5个产业发展配套支持政策文件。
其中,光伏、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得以重点布局,并形成专门的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加以实施,这在云南经济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巧家县海坝240兆瓦光伏项目 赵健 刘艾菁 摄
作为云南绿色能源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光伏产业被视为全省产业“新赛道”之一。
连日来,云南光伏产业领域捷报频传:8月24日,巧家海坝24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8月29日,华电(云南)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大理宾川前所“农光互补”光伏项目(铁城坡光伏电站)成功并网投产发电……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岭大地,一个个光伏项目正拔地而起。
拥抱光伏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云南资源优势使然。
据云南省能源局测算,云南年平均日照时间达2200小时,年接受太阳能能量相当于每年获得731亿吨标煤,位居全国第八。云南的太阳能资源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区域装机容量达1.07亿千瓦,截至目前已开发350万千瓦,潜力巨大。
今年4月,云南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光伏发电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被社会各界看作是云南全面有序放开光伏资源开发的信号。其中明确,按照“能开全开、能快尽快,依法依规、科学有序”的原则,云南省将对全省光伏资源开发实行项目“即时增补、动态退出”的管理方式,确保每年开发规模1500万千瓦以上,保底不封顶。
今年6月,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又联合印发《云南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和《关于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其中进一步明确,云南力争到2024年光伏产业价值链条大幅提升,高效电池片产能达100吉瓦/年以上、高效组件产能达20吉瓦/年以上。
按照三年行动总体布局,云南正加快构建以曲靖为核心,保山、楚雄、丽江、昭通等重点区域错位发展的光伏产业“拼图”。
以曲靖市为例,2017年,投资4.5亿元的阳光一期项目和投资7.8亿元的晶澳一期项目,先后在曲靖经开区南海子工业园区开工建设,由此拉开了曲靖绿色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
如今,隆基一期、晶澳二期、阳光二期等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顺利建成投产,隆基二期、晶澳三期、阳光三期等电池片及组件项目接续启动,项目总投资超440亿元,曲靖硅光伏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曲靖市重点推动光伏产业在会泽县、罗平县等区域布局,将建成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20个,总装机容量达2.62吉瓦。这意味着,曲靖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还将呈指数级增长。
走进曲靖经开区南海子工业园区硅光伏产业基地,道路两旁钢架上高高耸立的“世界光伏之都”6个大字格外显眼。放眼云南光伏产业未来,这束产业“新光”必将越来越亮。
安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
数字经济作为契合当前时代趋势与发展浪潮的产业经济形态,已成为我国多个省份争先布局的“十四五”经济“新赛道”。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云南,也不甘落后。
在2021年2月印发实施的《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云南省就大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进行了总体布局。其中,发展数字经济被赋予“云南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使命担当。
今年5月印发实施的《“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将数字经济定位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则进一步明确,云南省将开展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数字化融合、数字丝路开放合作、数字营商环境优化等8大行动和26项工程,力争到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60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云南全省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云南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39.68亿元,增速为22.8%。
来自云南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63.02亿元,同比增长28.9%,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144.72亿元,同比增长26.3%,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66.27亿元,同比增长51.1%,成为增长最快、引领带动作用最强的板块。
此外,数字技术应用业实现营业收入300.33亿元,同比增长5.7%;数字要素驱动业实现营业收入32.67亿元,同比增长7.0%。
比对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上半年,数字产品制造仍是云南省数字产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来自数字产品制造,占比达65.9%。
而在全省制造业中,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一枝独秀,实现营业收入600.27亿元,同比增长106.6%。
云南省统计局分析,云南数字产品制造业高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双循环”战略,努力打造超算+传统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并引进了一批纳米技术、硅材料、光伏科技等专用材料制造企业,培育出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增长新引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领域进入全球激烈竞争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基础支撑产业,成为各方公认并争相抢滩的“新赛道”。
晶澳科技曲靖基地 云南日报通讯员 叶倬玮 摄
今年3月29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其中明确,全省将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重点,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着力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建成以昆明市(滇中新区)、曲靖市、玉溪市为重点,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制造基地,推动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到2024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
如此宏图,底气何在?毋庸置疑,在新能源电池产业这条“新赛道”上,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电、风电、光电等绿色能源占比近90%,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到户电价年均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锂矿、磷矿资源,齐全的磷酸、磷酸一铵、硫酸、六氟磷酸锂、铜箔和铝箔等基础原材料,为云南省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较早进军云南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和曲靖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德方纳米已在曲靖累计投资200亿元,目前建成、在建以及签约待建的项目达10个。
曲靖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达34.5万吨,占全国产能的31.3%,并形成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来自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汇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507.4%。全省现有在建重大项目31个。其中,50亿元以上7个、10亿元至50亿元18个,总投资987亿元;签约拟建项目17个,总投资超520亿元;全省招商谋划项目超过20个。
如今,在宁德时代、德方纳米、湖南裕能、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云南省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方面的产能优势加速释放,并逐步向产业链下游领域延伸,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产业集聚发展初具雏形,昭通市、保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也在加快发展,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正趋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