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协会工作
新闻动态 协会工作 协会期刊

“秦汉砖瓦”铸乡愁——宾川县康庄农业观光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建洪创新传承陶砖技艺纪实之二

2025年11月19日

来源:

编辑:

浏览量:5

分享: 

 

 

 

 

热土情怀,用现代科技崛起古建砖瓦图腾。康建洪守正创新,运用现代制陶烧制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土窑”烧制砖瓦技术的故事还得从他在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前说起……

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康建洪凭着对烧制砖瓦的执着和对古建砖瓦的热爱,用精湛的技艺使“康氏”砖瓦赋予了生命的“灵气”,产品在社会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根据市场需求,如何从土窑烧制“规模小、产量低”的现状转变到运用科技,守正创新,提高效能的方式上来,这是康建洪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虽然当时“康氏”陶砖瓦还处于家庭式经营“小打小闹”状况,但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初心给予他十足的勇气,因此,他积极拥抱新技术,运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想法越发浓烈。同时,向更多的人传播砖瓦文化,让这个千年传承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他的追求和梦想。

机缘巧合,2007年的一天,他在送砖瓦样品到下关建材市场的过程中,意外地结识了一位热心的福建建材老板,在谈及“康氏”砖瓦能否摆放此处给顾客介绍认识时,福建老板看到这么好的砖瓦产品时,当即就承诺说:“你的产品质量已非常好,但产品的形状和规格上还需再提升提升。”让他把产品留下,帮他宣传和代销,并领他到当时下关的参观琉璃瓦厂进行实地参观琉璃瓦的制作生产和烧制技术,他看后深受启发,后来,他又带着爱人辗转到玉溪参观考察古建砖瓦和琉璃瓦的生产情况,“唯有坚守技术创新,乃为行业生存之道 ”,这是他考察后的深切体会,最终促成了他对“康氏”砖瓦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的决心。

2007年,他引进了第一台真空练泥机和一台真空制瓦机,迈出了改造传统砖瓦生产作坊的步子。他把过去传统的用土基建窑改成用砖建窑,把瓦窑开两道门改成开一道门,把烧块煤改成烧蜂窝煤,并改进了烟囱,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砖瓦的品质,他烧制的真空砖瓦倍受客户青睐,7个窑子烧制的产品当年就收入100多万元。

2008年1月,康建洪在仁和村成立了宾川古建真空砖瓦厂,先后对56个窑炉进行技术升级,产品年销售量由以前的十几万片增加到八九十万片。

凭着对砖瓦的一份钟爱,康建洪在改进古建砖瓦烧制技术的同时,2009年他还从剑川县引进木雕工艺人才,将木雕传统工艺与传统制砖制瓦工艺有机结合,带领工人攻克了大件工艺美术品烧结过程中易烧爆裂难题,用页岩、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等原料生产烧结装饰砖、路面砖和瓦的难题,以及镂空砖雕砖坯强度原料配比等技术难题。到2018年,康建洪所生产的砖瓦有金砖、方砖、望砖、青砖、筒瓦、脊瓦和斜勾瓦等,先后研发了古钱币、八仙、十二生肖、福禄寿喜、飞禽走兽、茶具、墙砖地砖等100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400多个。

因此,在宾川康庄农业观光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的2015年,康建洪又投资250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一条砖瓦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日产砖瓦12万片,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多倍,当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

如今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使之前康建洪所担心的砖瓦质量、标准、规格和成色等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同时土窑烧制砖瓦50天左右只能产出10万块左右,现在的流水线生产一天就可以达到15万块。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就拥有专利57项,其中,实用性专利9项,外型专利47项,认定注册商标3个,国家发明专利1项,产品还曾多次荣获宾川县、大理州和云南省工艺品制作大赛金奖和突出贡献奖。

2016年以来,公司又加大投资力度,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改,新建2条古建真空砖瓦生产线,日产青瓦30万片,相当于30座传统砖瓦窑两个月到三个月的产量。公司技改以后,不但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有效利用建筑废弃材料,保护了环境,实现了节本增效,增加了收益。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产值超亿元,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运用现代真空技术和古老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真空砖瓦系列产品,由于外观质量好,产品强度高,密度强,防水性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除畅销云贵川、西藏、青海、广西、福建、北京等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及美国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