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筑基 隐形冠军的硬核担当——祥云县建材(集团)26年初心不改深耕科技领域勇攀行业高峰纪实之一

2025年11月10日

浏览量:6

分享: 

 

编者按

大理的企业,从来都不是浪潮中随波逐流的浮萍,而是深深扎根于厚土之中的榕树。大理州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祥云县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就像榕树一般,26年初心不改,深耕制造领域,坚韧不拔,用工匠精神在特殊水泥领域不断进行创新突破,研制生产“专精特新”高质量特种水泥登上国内行业顶峰。从今天开始,大理州企业家协会公众号将连续宣传祥云县建材(集团)26年初心不改深耕制造业科技引领研制特种水泥的做法与经验,愿祥云县建材(集团)的成功经验,对全州企业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建筑的宏大叙事中,水泥,是无声的脊梁,是凝聚砖石与钢筋的力量之源。它不仅粘合材料,更承载着建筑的灵魂与品质,直接关乎每一处工程的稳固与长久。

位于滇西高原大理州祥云县清华洞39号,一条现代化水泥生产线日夜不息地运转,日产万吨的节奏中,蕴藏的是不凡的匠心与创新。从这里走出的,不仅是普通的水泥,更是应用于小湾水电站百米高坝、大瑞铁路艰难隧道,乃至前沿3D打印建筑的高科技特种水泥。 

成立于1999年的祥云县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祥云建材集团”),虽仅有118名员工,却以坚定的创新信念和扎实的产业实践,不仅抵御了行业寒冬,更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水泥向高附加值特种水泥与新型胶凝材料的战略转型,成为滇西地区建材企业转型升级的鲜活典范。

祥云建材集团的成长之路,是一部民营企业依靠创新突出重围的奋斗史。其前身由多家县属水泥企业整合而成,历经两次改制,成为云南省首批国有转民营控股的探索者之一。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企业以“特、精、专”为发展方向,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高质量路径。

走进祥云建材集团,最打动人的不是规模,而是高度专注、技术密集的产品体系。公司拥有一条日产千吨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但其真正的竞争力,体现在年产80万吨水泥中占主导地位的特种水泥及10万吨低碳新型胶凝材料。

产品陈列室中,琳琅满目的水泥样品彻底刷新人们对这一基础材料的认知。这里没有普通产品,每一款水泥都是为重大工程“量身定制”的支撑与保障。

被誉为“大坝守护者”的中低热水泥,广泛应用于小湾、糯扎渡、溪洛渡、白鹤滩等水电站工程。P·MH42.5中热水泥和P·LH42.5低热水泥,凭借低水化热的特性,显著抑制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同时具备优异的抗侵蚀与长期强度稳定性,成为百米级重力坝和碾压混凝土坝的核心材料。2024年,新一代低热水泥技术在煅烧环节实现能耗下降和产能提升5%,每吨水泥碳排放减少5公斤,为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树立了新标杆

应用于祥云军用机场、大南高速、宾南高速等国家高等级公路的P·R7.5道路硅酸盐水泥,被誉为“道路筋骨”。其早期强度高、耐磨、干缩小,显著提升路面耐久与安全。而专为道路基层设计的P·RS32.5缓凝水泥,则以缓凝微膨胀特性,成功破解了基层开裂这一全球性难题。

U·P-I / U·P-Ⅱ 52.5超细硅酸盐水泥,是集团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人称“工程医生”。它的比表面积高达600-1000 m²/kg甚至以上,颗粒极细,具备卓越的渗透与可灌性,能如“微创手术”般精准修复坝体裂缝、加固隧道、填补设备微隙。同时,它还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3D打印建筑、高铁轨道板灌浆及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理想基材,代表了水泥科技的未来方向。

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祥云建材集团利用矿渣、转炉渣、副产石膏等工业废渣,成功研制低碳环保矿山充填胶凝材料。该材料在保山金厂河等矿区表现优异,可完全替代传统水泥,凝结尾砂形成高强度充填体,每立方米减少CO₂排放150公斤。李辉教授团队进一步推动“多固废耦合激发技术”和“全固废充填技术”在青海锡铁山的工业化应用,不仅化解采空区安全与尾矿库环境风险,更实现固废资源化,为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以严苛标准锻造过硬产品,“小湾”牌和“祥龙”牌水泥不仅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更使企业连续八年获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祥云建材集团凭借扎实的产品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条“特、精、专”的蓝海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