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洱海:一份献给绿水青山的中国答卷

2025年10月17日

浏览量:9

分享: 

 

“洱海保护取得成效背后的功劳,不仅有顺丰洱海的努力,更有江苏金租的助力。如果没有江苏金租的及时相助,洱海里的水草垃圾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江苏金租和我们一样,都是洱海的保护者。”

这是大理州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钟顺和与合作伙伴江苏金融租赁负责人的一段对话,也是两家企业走过的一段贴心的感恩之旅。

 

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是无数人心中理想的“诗与远方”。然而,这片澄澈的高原明珠也曾因污染而黯然“蒙尘”。一家名为“顺丰洱海”的企业,用十余年光阴,为它重拾光彩,并书写了一段“变废为宝”的传奇。这家企业从处理洱海流域的畜禽粪便、农业秸秆、干枯水草、蓝藻底泥起步,到如今已构建起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帝国。“顺丰洱海模式”,正以此开创着中国环保产业的新范式。

 

一次用“循环”守护洱海的革命

顺丰洱海的故事,始于一次“意外”。

2009年,正在做化肥生意的钟顺和,接到客户反馈:“长期使用化肥,让土壤酸化板结”。于是,钟顺和从内蒙古购买羊粪作为原料的有机肥送给客户改良土壤。但因物流延误、节令错过,这批肥料被迫积压在钟顺和的仓库里。

可正是这次“滞销”,让钟顺和发现了藏在“粪便”里的机遇。“大理作为西南奶制品生产重地,乳业众多,每年产生大量牛粪既污染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既然羊粪能做成肥料,我们何不就地取材,利用牛粪作为肥料原料?”

彼时,国家正加大对洱海流域生态保护的力度,全域禁止含氮磷化肥的使用。钟顺和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于2009年成立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洱海”),从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起步,开始了“环保+农业”的创业路。

最初的日子并不容易。牛粪里的抗生素如何降解?牛粪中的虫卵如何消杀?收集体系如何搭建?钟顺和带着团队一点点摸索。刚开始农户半信半疑,但很快尝到甜头:交售粪污不仅能换钱,还解决了堆放难题。短短三年,粪污收集站覆盖洱海流域18个乡镇,形成“户集、户售、站收、厂运”的闭环体系。

农户卖粪污能增收,企业用粪污做有机肥,洱海少了污染,“三方共赢”的雏形,在钟顺和的布局下慢慢成型。

随着业务的拓展,顺丰洱海的“版图”不断扩大:从奶牛粪污到农田秸秆,再到大理产生的餐厨垃圾、洱海打捞的水草,甚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只要是能 “循环利用” 的有机废弃物,都成了它的“宝贝”。一幕幕“废物变形记”在顺丰洱海的车间里上演:畜禽粪污发酵产生的气体,经提纯变成生物燃气,既能供锅炉自用,多余的还能发电卖电;分离出的液体化身有机液态肥,干渣则成优质生物有机肥;餐厨垃圾里的骨头,变身千元一吨的饲料骨粉;废弃油脂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洱海的淤泥水草又成了有机质含量很高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每样废物都在闭环里 “重生”,也彻底改变了洱海流域的污染治理逻辑。

钟顺和介绍,顺丰洱海“1+1+6+N+X”的产业布局,就像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1个国家级有机循环工程中心与张福锁院士团队强强联合,6座现代化处理工厂环洱海而建,27个收集站点星罗棋布,30条智能生产线日夜运转,上千个销售网点将绿色产品送往全国各地。

目前,“顺丰洱海”模式已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中,“顺丰洱海”模式也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的九大创新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

 

一场青山绿水和“金融活水”的遇见

环保产业的特性是“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顺丰洱海的扩张之路,也曾多次因“资金”卡壳,而江苏金租的出现,恰如一场 “及时雨”,“浇活”了这场生态革命。

2021年9月,洱海周边干枯水草增长较多,其水质向警戒线迈进。作为守护洱海的重要力量,顺丰洱海深知,迅速打捞环洱海区域的水草是遏制水质恶化的当务之急。然而,实现高效打捞必须依赖专用压缩车,1辆车便宜的60多万,贵的130多万,总投入估算近千万元。

彼时,顺丰洱海已从当地银行获得了最大额度贷款,再想融资难上加难。“水草不及时捞,洱海水质就会恶化,但没钱买车,根本没法开工。” 钟顺和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仍记忆犹新。

关键时候,通过行业推荐,顺丰洱海找到了江苏金租。让钟顺和意外的是,江苏金租的响应速度远超预期:客户经理当天就赶赴大理现场考察,判断项目用于洱海水域治理,既符合“绿色金融”导向,也契合租赁“产融结合”的本质。仅1天,700万设备授信方案就通过审批,3天后,13辆专用压缩车顺利交付,水草打捞工作及时启动,洱海的生态危机得以缓解。

一场始于应急采购的合作,最终演变为持续五年的战略携手。从 2021年到2025年,江苏金租与顺丰洱海共合作15笔合同、69台环卫车辆及设备,累计资金额达 2000万元。

 在钟顺和看来,江苏金租不是简单的“放贷款”,而是真正懂环卫行业、懂环保企业的“伙伴”。

与顺丰洱海的成功合作并非孤例。随着不断下沉环卫市场,江苏金租推出以“环易租”、“大企业授信”等为代表的一揽子融资方案,大大缓解了环卫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环卫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于环境卫生保护。

 

一趟永续发展的“绿色征程”

谈及未来,钟顺和的目光早已超越洱海:“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全国还有更多需要生态治理的区域。我们想让‘顺丰洱海模式’走出大理、走出云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为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目前,顺丰洱海的业务已从“废弃物处理”延伸到环卫保洁、出租车运营、数字监管(搭建“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形成了 “环保+服务+数字”的多元格局。这一布局,不仅拓宽了企业的营收渠道,更将环保的触角深入城市运营的毛细血管,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赋能。而江苏金租也计划在顺丰洱海的光伏发电项目上继续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的融合。

顺丰洱海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国家“双碳” 战略、“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环保产业与金融资本携手共赢的一个缩影。而金融机构的价值,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行业赋能。如今,像江苏金租一样的金融机构不断通过创新产品、深耕行业,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绿色产业的根系,让生态革命走得更远、更稳。

从洱海的碧波荡漾,到全国的绿水青山,顺丰洱海的征途没有终点。而这场用“循环”守护生态、用“金融合作”推动发展的革命,也终将为更多地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