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沱茶:工业遗产与绿色蝶变共谱茶业新章
2025年05月13日
浏览量:31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由大理州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云南省下关茶厂”赫然在列,成为大理州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下关沱茶深厚历史积淀的肯定,更标志着其在工业遗产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以及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迈入了全新阶段,正以昂扬之姿书写着茶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下关沱茶宛如一部鲜活的茶产业“活字典”,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关茶人的珍贵记忆。自1902年诞生以来,下关沱茶历经123年风雨洗礼,传承发展从未间断,从最初单一的沱茶产品,逐步成长为因沱茶而声名远扬的企业。其沱茶品牌生茶三次荣膺国家质量银质奖,熟茶三次斩获世界食品金冠奖,这份辉煌成就让“沱茶”之名成为公司的响亮招牌。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杜发源:我们因沱茶产品而闻名,所以我们就把“沱茶”作为公司的企业名称。大理风的干燥作用让沱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腐热的情况,是加工茶叶最主要的因素。苍山雪水也为我们制茶提供了非常优良的生态条件。大理风花雪月的自然景观为茶叶加工带来优势,滋润了下关沱茶,成为了大理的一张新名片。
为了守护这份宝贵的历史根脉,下关沱茶积极践行工业遗产传承保护使命。一方面,加大对老厂区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对传统制茶车间、老旧设备等历史遗迹进行精心修缮和维护,确保其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同时,深入挖掘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整理和记录,为后人留下详实的历史资料。
在活化利用方面,下关沱茶创新思路,将工业遗产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游客可先走进下关沱茶博物馆,透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和生产工具,穿越时空,探寻沱茶的发展脉络,感受制茶工艺的千年传承。随后步入新厂区,目睹现代化、绿色化的制茶流程,领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奇妙火花。老厂区国家工业遗产则成为游客探寻传统制茶工艺的圣地,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揉捻、压制等环节,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绿色生态健康的产品体系,是企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的基石,更是未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必然选择。下关沱茶深谙此道,以银桥新厂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书写了绿色发展的精彩答卷。
在能源利用方面,新厂区全面采用清洁能源(电能)生产,告别传统能源带来的污染。合作研发的绿色环保空气能干燥设备已安装完毕,绿色节能干燥车间建成投用,不仅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减少了碳排放,为茶产品加工注入了绿色动力。
在生产加工环节,下关沱茶大力推进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改造。茶叶筛分、拼堆、拣剔、压制、仓储等工序的智能化升级进展顺利。公司投入使用的自动光电色选设备,可精准剔除茶叶中的杂质,大幅提升茶叶品质;由蒸汽发生器和新型绿色环保压制设备集成的紧压茶成型机组完成现场安装,实现了茶叶压制过程的自动化与标准化;智能立体仓库完成安装调试,实现了茶叶仓储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仓储效率和空间利用率。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流水生产的顺畅进行,全面提升了精加工质量,减少了茶叶在加工环节的二次污染。
除硬件设施升级外,下关沱茶还着力提升绿色加工软实力。企业顺利通过ISO9001、ISO 22000、HACCP体系认证、美国FDA认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认证,构建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依托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如今,已建成投用的新厂区集多个功能板块于一体,成为中国最大的高原仓普洱茶陈化中心、全省最大的百年技艺及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区,还拥有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下关沱茶馆等重要机构。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褚九云:通过对绿色食品基地的认证,产品体系的升级,加工环境的不断提升,希望让来到下关沱茶参观的国内外朋友、茶友真实地感受到,下关沱茶是绿色食品的先进企业。我们也将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食品全方位指标体系的提升,使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得到根本提升,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未来,下关沱茶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以工业遗产为文化底蕴,以绿色发展为前行动力,推动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深度融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推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