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顺和:“变废为宝”守护洱海
2025年05月12日
浏览量:25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书写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大青石巍然伫立,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构建起生态缓冲区……如诗如画的洱海美景背后,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为保护洱海倾尽全力,他就是洱海守护人之一钟顺和。
大理州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钟顺和,多年来,他带领公司团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探索出“牛粪变黄金、秸秆变宝贝”的生态文明新实践“顺丰洱海模式”,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泊治理样本,他敢于将责任扛在肩上,发扬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为解决洱海流域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洱海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前,洱海流域养殖奶牛的农户特别多,产生的粪便量也比较大,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这些粪便收集起来,把它生产成有机肥还田利用,既解决了环保问题,也解决了原料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这便是钟顺和最初的梦想。
说干就干,2009年,钟顺和拿出全部积蓄,在大理市上关镇和凤仪镇分别建设了大理州第一座牛粪收集站和第一条有机肥料生产线,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多年来,钟顺和始终以“洱海保护、环境治理”为己任,实施了“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项目”“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国家试点项目”等系列环境保护项目,建成了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4座大型有机肥料加工厂、2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和生物天然气加气站,有效解决了洱海流域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洱海水葫芦、洱海蓝藻藻泥、洱海底泥、污水处理厂污泥、病死动物残体、林下可燃物及生产乳制品产生的酸水等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钟顺和在外界看来执拗的脾气,在工作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匠心”体现,他牢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高质量源于工匠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对技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卓越。
坚持科技支撑,机制创新是一直以来钟顺和坚持做的事,他在引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的路上,脚踏实地,成立了“云岭工匠——钟顺和创新工作室”,组建了一支48人的科研专家团队,与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及其专家团队、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机制。他组织创新工作室团队制定的云南省地方标准——“高原湖泊流域面源有机废弃物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高原湖泊畜禽粪便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首套标准,为洱海的生态治理,乃至全国高原湖泊的生态治理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参与完成的《农田氮素减量增容控失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钟顺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近104项,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获得了2项科学技术奖、10项科学技术成果,制定了102项标准。
他领衔创立了“洱海”“古生村”等多个品牌,其中,“洱海”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他构建出的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对洱海保护及国内其他湖泊流域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几年间,他带领团队发扬工匠精神,把企业从一间小门店,发展成滇西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全国“十二五”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
钟顺和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去洱海边走走看看。每当看到身边清澈的湖水,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他也不断地告诫自己和身边人,一定要守护好“母亲湖”,不能污染了这一湖清水。
“人来到社会上,总要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情。”钟顺和这样说也这样做。如今,不仅洱海清澈了,钟顺和还为1667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洱海流域4559户养殖户增加了上亿元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协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顺丰洱海模式”。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钟顺和淡泊名利,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坚持把洱海流域每天产生的1000多吨有机废弃物收运处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1107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洱海流域4559户养殖户增加了上亿元的经济收入,解决了8850户在册餐饮单位每天产生的150多吨餐厨垃圾,帮助多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实现脱贫,累计捐款捐物近1000万元。开通了全国免费服务热线、云南省有机肥行业协会、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等免费服务机构,先后组织贫困户、农村种植户培训达2000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100多万人次,为贫困户和种植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服务,公司被评为“大理州扶贫明星企业”。
通过努力,钟顺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二五”优秀民营企业家、云南省劳动模范、第五届云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